> 企业文化 > 文学苑 >

文学苑
  • 家的味道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07-21 08:47:11  来源: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点击数量:
  • (道桥分公司 唐威)

    家,对绝大多数人而言,是最富有烟火味和温情的港湾。无论你在哪,处境何样,节日的团聚时刻,最挂念、最急切回到的依然是温暖的家。我的家,在桂北县城的小山村,三面环山,全村一百多人,根据族谱记载,一百多年前,先辈从隔壁乡为谋生而迁到如今的位置。据祖父讲,村里历来没出什么能人,清朝那会儿出过一个秀才,解放后,群众生活、教育水平提升,村里才出了大学教授。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十几年后,村里人才外出搞副业(打工)。一百多年来,村中的房子从茅草房、瓦房,到现在逐渐增多的内部装修稍精致的红砖房;从蜿蜒羊肠小道,到90年代修了过车的水泥路,再到村里连接县城的路也打了混凝土。回家的路程时间缩短了,可回家的次数却掐指可数,家的味道,比以往朝夕相处时更加浓烈。

    家的味道,是母亲操持厨房时的烟火味。打小,父亲是极少下厨的,打柴烧火,猪吃的、人吃的,都是母亲拾掇。对待刚捉回来没多久的猪崽,母亲四五点就起了床,生火熬掺杂些许红薯的碎米粥,按照“以猪为先”的原则,之后才准备一家三口的早饭。90年代,家里条件算不上小康,米饭是不愁吃,可下饭的菜,多以辣椒、猪油渣、时令蔬菜、酸芥菜为主,一年吃肉的餐数掰手指头都数得过来。春天,家里会买上十几只小鸭子养来卖钱补贴家用,鸭子长大后,家里总会留下三两只在“双抢”农忙时杀来做醋血鸭,给辛勤的家人解馋、添力。

    家的味道,是山林四季寻觅出的野菜味。桂北的山林中,风雨、气温的组合,总能孕育出许多自然可口的美味,后山上、村两盘的野韭菜、枞树菌(又名铜锣菌)、春笋等、雷公菌等,自然美食,已经与村里人相互相约了一百多年。我父亲较擅长去山上寻找美味,哪棵树下长菌子、哪片山林笋子多、哪条沟壑韭菜香,他都有周密准确的“寻宝图”,每当时令一到,上山的父亲很少空手而归。捡韭菜、剥春笋、洗菌子,忍痛再切上一条新鲜五花肉,母亲无论是煮汤,还是清炒,摆上桌,都是一扫而光的佳肴。

    家的味道,是团圆相聚时的满满爱意浓。经济的发展,道路的完善,伴之而来的,是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,袅袅升起的炊烟也只有孤单几处,荒弃的庄稼地越来越多,通往山上的路被自然复绿,山林变得愈发浓密。团圆,近十年来,愈发成了奢侈之物。二十年前,祖父生日,正月里头几天的日子还是年,到访的亲朋里,有祖父的老相识,有祖父的亲家爷、亲家母,也有祖父外出、外嫁的儿女携全家回村祝寿。道贺声中,亲朋好友相见,鞭炮声声响,好不热闹。那会儿,祖父过生日,绝大多数亲朋都是走路来,总要住上一夜唠家常,自家住不下,就去村里同族的家里开铺住上一宿。生日午宴中,祖父的老相识,总有那么一两个喝得东倒西歪,太过头的,在冬日的寒风冰雨里,走路都摔跟斗。十余年前开始,祖父的生日宴,只有热闹的午宴,午宴散去,各回各家,没了往年唠家常的热闹。

    家的味道,是母亲在厨房拾掇时的烟火味,是山林花开结果的飘香味,更是家人团聚一堂的爱意浓。放慢脚步,多回家看看父母、亲朋,村头的那片田野,村后的那群山林,厨房的那些物件,哪一样都有家的味道、幸福的味道。

联系我们|版权声明|诚聘英才|网站地图|在线调查